在數字化浪潮電子合同以閃電般的簽約速度與低成本優勢,迅速占領商業契約市場。從企業合作到個人交易,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電子簽約模式。
不過,習慣了紙質文件的用戶常陷入一個誤區:簽完電子合同后,把電子印章打印出來,這份印章還有法律效力嗎?關于這個問題,有必要給大家好好講一講。
電子印章絕非簡單的印章圖片電子化。它的內核是依托數字證書、時間戳等技術構建的電子數據體系,這些基于《電子簽名法》的技術手段,賦予其識別簽署者身份、確認簽署意愿的功能。而單純的打印件只是靜態圖像,PS 等工具可輕易對其進行篡改,既無法驗證簽署主體身份,也難以證明簽署行為的真實性,自然無法與具有法律效力的電子印章相提并論。
電子合同全程以數據形式存儲于云端,簽約過程全程上鏈存證。在此過程中使用的電子印章,具有不可復制、不可抵賴、全程可追溯的特性,每一次簽署動作都被精確記錄。這種數字化簽約模式,在安全性和可靠性上遠超傳統紙質合同,因此完全沒必要將電子合同打印留存,既增加管理成本,又無法保障法律效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