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數字化浪潮席卷商業領域的當下,電子服務合同憑借線上簽約的特性,成為企業、個人交易時的熱門選擇。相較于傳統紙質合同,它不僅節省了紙張、打印、郵寄等成本,幾分鐘就能走完簽約流程的高效性,更是讓眾多用戶紛紛 “種草”。
不過,電子服務合同也帶來新困擾 —— 履行地不明確,這無疑給合同雙方的權益保障出了道難題。那么,該如何精準鎖定電子服務合同的履行地呢?
約定優先,白紙黑字最靠譜:最直接有效的方式,是合同雙方在簽訂電子服務合同時,就把履行地明確寫入條款。具體到某座城市、某個區域都行,這種書面約定受法律認可,能給后續履約、糾紛處理吃下 “定心丸” 。
看服務內容,鎖定提供方所在地:依據合同涉及的服務類型及提供方所在地,也能推斷履行地。以在線醫療服務合同為例,醫療機構所在地區大概率可認定為合同履行地,這一規則有助于消費者在家門口就能便捷維權。
追溯履約過程,挖掘實際履行地:通過復盤合同執行過程中雙方的行為、溝通記錄等,分析合同履行的關鍵環節發生地。像面向全球用戶的跨境電商平臺合同,綜合用戶分布、平臺運營活動,可能會確定多個履行地。
緊跟法規,確保合規底線:不同國家、地區對電子服務合同履行地的規定差異大,尤其是跨境交易。在處理跨國、跨地區電子合同業務時,務必深入研究當地法律法規,規避法律風險。
在電子簽名服務領域,簽盾作為全證據鏈電子簽名的佼佼者,為企業、政府、個人量身打造安全合規、高效便捷的數智化電子簽名方案。目前,簽盾已服務超 10 萬用戶,業務覆蓋 30 多個行業、100 多個細分領域,實力備受認可。
確定電子服務合同履行地,需將合同約定、服務屬性、實際履約情況、法律法規等因素通盤考慮。只有這樣,才能明確雙方權利義務邊界,為合作筑牢堅實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