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子合同以閃電般的簽約速度、近乎零成本的操作流程,迅速占領了商業合作的舞臺。但便捷背后,合同內容才是真正的 “定海神針”。一旦簽約后合作生變,或是發現合同存在問題,想要解除合同該怎么辦?不少人選擇第三方電子合同簽約平臺完成簽約,可別指望平臺能幫你解除合同,這可不是平臺 “甩鍋”,而是法律紅線不可逾越 —— 合同解除,必須滿足法定條件!
電子合同簽訂后,解除合同有哪些合法途徑?
第一種是協議解除,合同成立后,雙方心平氣和地坐下來,通過友好協商達成一致,便可解除合同。就像甲乙雙方簽訂了采購合同,因市場環境突變,雙方友好協商后決定終止合作。
第二種是約定解除,當事人可以提前在合同中 “埋下” 解除的條件,當約定情形出現,享有解除權的一方就能行使權利。比如租賃合同中寫明,租戶逾期超兩個月未付租金,房東有權終止合同。
最后是法定解除。遇到不可抗力導致合同無法履行,像因暴雨洪水讓運輸合同無法執行,雙方可解除;若一方明確表示不履行主要義務,或拖延履行經催告仍不改正,以及其他違約行為致使合同目的落空,另一方都有權依法解除合同。
無論選擇電子合同還是紙質合同,簽約前都要瞪大雙眼、逐字核對,避免日后陷入解除合同的 “泥潭”,給自己惹上不必要的麻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