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同簽訂本是保障權益的重要環節,可過程中難免出現筆誤、信息缺失,甚至臨時改變主意的情況。紙質合同能通過回收重簽解決,但電子合同一旦出現問題,該如何應對?
針對這些疑問,下面結合不同場景,為你詳解電子合同糾錯與撤銷的正確姿勢。
場景一:單方簽署后,要約還能撤回嗎?
當電子合同發起方完成單方簽署,根據《民法典》第 141 條,要約生效后撤回需滿足特定條件 —— 撤回通知必須在要約到達對方前,或與要約同時到達。但電子數據瞬時傳輸的特性,讓撤回變得極為困難。比如,已通過電子簽章簽署并以社交軟件發送給對方的合同,幾乎無法撤回。不過,在第三方簽約平臺,若雙方尚未完成簽署,處于單方發起階段時,仍可撤回操作;一旦有一方完成簽署,合同自動推送至另一方,撤回通道隨即關閉。值得注意的是,未完成雙方簽署的電子合同不具備法律效力,可重新發起簽約。
場景二:注銷簽章就能解除已簽合同?
有人認為,簽完電子合同后悔,注銷自己的電子簽章或數字證書就能讓合同失效,這其實是誤區。電子合同運用加密與區塊鏈技術,具備防篡改、抗抵賴特性,任何修改都會留下痕跡。已簽署完成的合同,其印章無法單獨撤銷,即使刪除系統中的個人簽章,也無法改變合同的法律效力。若需變更合同內容,建議雙方通過協商簽訂補充協議,對原條款進行修改或撤銷,避免后續糾紛。
場景三:合同糾紛如何維權?
在專業第三方平臺簽署的電子合同,簽約完成后,合同原文摘要、主體信息、時間戳等數據會同步保全至云端,并上鏈存證。一旦雙方產生爭議,這些存證證據能清晰還原簽約事實,成為維權的關鍵依據。從簽署到存證的全流程保障,讓電子合同在糾紛處理中同樣具備法律效力。
作為全證據鏈電子簽名領先者,簽盾致力于為企業、政府及個人用戶提供安全合規、高效便捷的數智化電子簽名解決方案,已服務了超過100000的用戶,覆蓋30多個行業、超過100個細分領域。